首页 > 工作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在开局之年展现中原财政开局之为

时间:2023-03-27 16:59 来源:河南省财政厅网站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全国两会是在开局之年召开的首次盛会,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二十大擘划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把党的二十大制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政治站位高、目标方向明、政策举措实,鼓舞人心、提振信心、温暖人心。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剖析问题鞭辟入里、客观全面,制定目标实事求是、催人奋进。

  今年的预算报告严谨审慎、科学专业、数据说话,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在财政领域的实化、细化、具体化,体现了以下4个特点:一是积极作为,体现了政策的预见性。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之举,体现了财政部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刻领会、对形势的超前研判以及相机抉择的政策取向。二是方向明确,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尽最大努力稳固了基层。聚焦市场主体纾困,果断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全国推广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促进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三是问题导向,体现了政策的可持续性。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和后劲。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等7个方面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有效促进基层财经秩序持续好转。四是人民至上,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统筹人民需要和财力可能,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河南财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开局之年展现开局之力、开局之势、开局之为,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要求,为河南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努力为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贡献更大财政力量。

  加强支撑力、高效稳根基,不断厚植财政实力,稳定财政运行

  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财政运行,千方百计把“蛋糕”做大做优、管好分好,把基层稳住放活。一是在财政收入方面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更加扎实涵养税源、培植财源,充分调动产业主管部门、税费征管部门和市县政府积极性,加快形成“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增量与存量资金资产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统筹,把“零钱”变“整钱”、“死钱”变“活钱”,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经济财政运行分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禁虚收空转,确保财政收入成色十足。二是在财政支出上保持强度、注重效度、加快进度。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常态化、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月调度、使用管理督导核查三项制度为引领,做实储备、快发快用,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毫不动摇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构建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腾出来的宝贵财政资金,精准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民生等领域,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等钱”。把更多与县区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确保各类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快享。推动预算绩效评价“三个全覆盖”提质增效、“四个挂钩”做深做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快建设支出标准体系步伐,实现“花钱更规范、管钱更高效”。三是在基层财政运行上释放改革红利、下沉省级财力、发挥制度效力。去年,河南全面推行省财政直管县,影响之大、涉及面之广创河南实施分税制以来之最,省财政直接向102个县市下达补助资金、调拨库款、下达中央直达资金的比重,均超过分配市县总量的60%。今年,省级将进一步推动财力全面下沉,强化保障与激励并重的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对所属县市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巩固省、市协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严格落实“三保”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风险应急处置三项机制,推动156个县(市、区)实现年初预算“三保”硬缺口一个不留、直达资金及工资发放专用账户全部覆盖,确保基层“三保”不出任何问题。

  加大撬动力、高效塑优势,为全省开足马力拼经济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把当前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问题解决好,又要把省委谋定的“十大战略”保障好。一是千方百计助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出实招快招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巩固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成果,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将政府采购工程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持续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鼓励引导各地设立并扩大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全力以赴促消费。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精准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对全省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每人发放300元“爱心消费券”,延续实施对汽车、智能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消费的财政补贴,支持各地发放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住宿等消费券,让消费者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支持深入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认定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示范性县域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健全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三是项目为王扩投资。健全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机制,统筹用好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做好衔接,发挥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作用,集中支持“双百工程”“三个一批”等重大项目快建设、早投产。用好22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并鼓励市县设立子基金,引导省管金融企业加大贷款、保险、信托、担保等业务投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四是握指成拳保战略。在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近两年先后迈上300亿元、4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推动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全力支持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统筹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全面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新型“政银担”联动支农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作用,支持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河南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保障。

  加大普惠力、高效惠民生,不断增加中原人民民生福祉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落实就业优先。优化财政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用好税费减免、财政补助、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等政策,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运营效率,多渠道支持援企稳岗,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二是兜牢民生底线。及时足额安排10件省重点民生实事资金,完善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保障力度,推动扎牢社会保障网。三是支持社会事业。支持强教育强医疗优环境,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内涵提升;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助力扛稳黄河保护治理政治责任,持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大约束力、高效强监管,坚决确保财政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风险研判和处置,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一是树立极限思维。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安排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为不可预见的重大风险和极端情况预留空间。督促市县树牢正确发展观,坚决防止为完成过高收入目标任务征收“过头税”“过头费”,避免“竭泽而渔”。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既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也不吊高胃口、空头许诺,健全民生政策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严格实施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二是防范化解风险。实行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链条穿透式管控,坚决防范兑付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提高风险监测全面性、前瞻性,高压惩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逐步出清。积极构筑“防火墙”,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事一议妥善处置风险事件。依法依规支持省属本科高校化解锁定债务,支持高校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三是加强财会监督。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认真履行财会监督主责,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强化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加强惠民惠农资金“一卡通”管理和预决算公开检查,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深化内控内审工作,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